12月3日下午,由浙江传媒学院创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办,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承办的艺稻讲堂第14讲职涯启航:《大屏主播的小屏探索——智媒时代新闻主播职业规划》在我校钱塘校区顺利开讲。本次讲堂邀请到我校201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校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4中文国际频道主持人何志凌,为来自全校各分院近120名同学带来了一次“新闻主播”的职业规划主题课堂。
主讲嘉宾:
何志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级播音员主持人,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中国传媒大学公共管理硕士。进入总台工作后在新疆记者站、时政新闻中心轮岗锻炼,现为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主持人。媒体实践方面,他曾参与国庆70周年、建党百年等重大主题报道,代表作品有新闻类节目《中国新闻》《中国舆论场》,文化类节目《走遍中国》《主播说节气》,曾荣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总台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和成都大运会宣传报道嘉奖个人。学术研究方面,他利用业余时间在主持传播与公共治理交叉领域开展研究,曾任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新时代广播电视行业公共服务标准规范研究》成员。在2016年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上,何志凌以《为梦出发 为爱发声》为题阐述成为新闻主持人的职业理想,并最终圆梦国家媒体。在浙江传媒学院学习期间,他参与团学工作,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积极服务社会,荣获“浙江省十佳大学生”提名;坚守学习本分,获国家奖学金、省汉语口语竞赛一等奖等10余项省级以上奖项。
本次讲堂,何志凌围绕职业生涯:从“小浪花”到总台人;职业环境:从融媒体走向智媒体;参与职规:是日常,不是比赛等三方面向同学们分享经验及收获。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他的大学生活,何志凌选择专业学习、团学工作、社会服务。他强调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并认为这是成为一个优秀新闻主播的基础。参与团学工作和社会服务帮助他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人民的需求,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这些经历都为他今后职业生涯道路奠定坚实基础。“浙广是一条河,我们每个人都奔腾在这条河当中,每个人都是一朵小浪花。”他希望同学们能在大学期间不断地锤炼自己的专业水平,在良好环境的浸润下不断积累与沉淀,向下扎根。同时,他也鼓励同学们多多地走出校园,去亲近世界,感受变化。“成就一个新闻主播需要长期的积累,而在外采编中的摸爬滚打是不可缺少的”。
十多年前,广播电视时代的传统媒体受到冲击,大众步入融媒体时代。而如今,新媒体加速变革,我们又面临着从融媒体走向智媒体的职业环境。那么,在这样的一种变化当中,播音主持人该如何去发挥他们的职业功能呢?何志凌表示,在广播电视时代,要成为堪称典范的有声语言工作者。时至今日,播音语言的四种样式,即朗诵式、宣读式、讲解式和谈话式,依旧需要语言工作者熟练掌握,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在融媒体时代,要成为守正创新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守正是要继承好广播电视时代堪称典范的语言工作并传承好红色基因,创新是要了解新兴的网络媒介,并利用这些媒介去壮大主流声音。结合自身工作,何志凌总结了融媒体传播的四种形式:一次采集多渠道分发,大屏内容小屏切条,大屏连小屏、小屏回大屏,原创新媒体节目。在智媒体时代,要成为秉持公心的智能向善推动者。借由高文老师的论文,何志凌为同学们介绍人工智能主播生成的三条路径:通过符号的表征和运算实现的符号主义,通过人工式构造神经网络训练产生智能的连接主义,以及通过智能主体、环境及其他智能主体相互作用产生经验的行为主义。
对于主流媒体在当代社会的价值问题,他也做出回应:主流媒体对于公共性的关注与创造公共价值的能力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主流媒体正在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融合创新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涉及科技发展、就业实习、考研规划、传统媒体的发展前景、个人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何志凌均耐心解答。最后,何志凌建议同学们要做好职业规划,发挥不同专业的优势,以实现个人能力和职业岗位的双向奔赴。他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要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第二,要清楚自身的职业目标,第三,要做好职业规划。至此,本期艺稻讲堂圆满结束,阔别十年再次回到母校开讲,何志凌校友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为同学们揭示了在智媒时代新闻主播的职业规划。整场讲堂,干货满满。相信通过本次开讲,同学们也能慢慢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用声音传递温暖,随时代昂扬向上。